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第二次 > 正文

《药师经》第24节共修课

药师经

00:00

三月之周三,

理正事不偏。

常观内心地,

有无痴嗔贪。

供佛遂愿四天守护分

大家好,我们继续来学习《药师经》。已经到了第十个部分「供佛遂愿四天守护分」(供养药师佛可以满足我们的愿望,可以让四大天王守护我们)。

【“复次、曼殊室利!若有净信男子女人,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,闻已诵持。】

释迦佛说:文殊师利,要是有净信的男子、女人,听闻了「药师琉璃光如来」应供、正等觉所有的名号,听之后能够诵持(念诵)这个佛号。

这里强调了两个字:「净信」(清净的信、纯净的信),就是信而不疑的意思(信而不怀疑,一丝一毫的怀疑都没有)。

【晨嚼齿木,澡漱清净,以诸香花,烧香、涂香,作众伎乐,供养形象。】

那就可以供养药师佛的形象,供养要注意一些细节:早晨要嚼「齿木」,去年有个师兄去印度朝圣回来给我看了一下「齿木」的样子,一小截木头放在嘴里嚼,代替刷牙(清新口气)的;然后洗澡(根据当地气候而说)、漱口,保持清净;用种种的香花、烧香、涂香,或者作种种的伎乐来供养药师佛的形象。

总是会提到香花、花鬘、香油、伎乐……这也是根据印度当地的风土人情讲的。我们在中国可以根据我们的一些方便,比如:供养香、花、水果、或者是珍贵的物品、佛家七宝……都可以供养。

在供养佛像之前先刷牙、漱口、洗脸、净身……这些细节也体现了我们的尊重和至心的恭敬。印光大师也讲: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。没有恭敬就没有利益。

其实,所谓的恭敬仪轨,套用现代的词汇就是仪式感。网友经常讲:生活要有仪式感,仪式感确实比较重要(你要花时间去思考,花人力、物力去准备……),这些都体现了你的用心程度和内心的诚意。

【于此经典,若自书,若教人书,一心受持,听闻其义。】

释迦佛说:对于这部《药师经》我们可以自己抄写、也可以让别人抄写,一心地受持(专心致志地领受法义),仔细地听闻(领会)佛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
任何一部经,第一遍学会比较生疏,多学几遍就熟了(反复地思惟、咀嚼、消化、吸收),就能领会透其中的法义了。

【于彼法师,应修供养,一切所有资身之具,悉皆施与,勿令乏少。】

释迦佛说:对于讲解《药师经》的法师应该修供养。这个法师「一切所有资身之具」(生活所需的物品),不要让他匮乏,尽量地去供养给他。

「供养」这个词汇一般是针对出家人的;如果是在家居士,我们一般说资助或者护持更恰当一些(说供养容易引起争议)。

我们无论是供养出家人,还是资助(护持)在家的老师(师父),我们要注意的是:你可以在供养前先去进行一番调查,如果觉得值得就供养(或者资助),之后就要放下这个事情(不要过于执着它)。因为一切善事,你若执着功德,功德就很小(几乎没有);用心做完就放下它,功德反而是很大的(也就是所谓的三轮体空)。

为什么说布施的时候要三轮体空?因为本身我们是在这个空性的觉明中、在幻相里做这些事情,所以在布施的时候要感觉我自己、被我布施的人、以及我所布施之物都是空的……这样就不会执着,不执着就没有烦恼。

我们讲「观世音法门共修课」的时候也提到了一件我经历过的事情——当时我在寺庙是出家的状态,有师兄供养我物品,因为我自己用不了,就转手送给了身边天天忙碌的其他师兄,结果这个供养的师兄看到她供养给师父的物品到了那个师兄手里,就生气了。

你说这是何必呢?你已经送出去的物品,别人就有支配权了(就算你不学佛,道理是通用的)。我们在世间也是,比如:我送给王经理一盒茶叶,他又送给他好朋友了,那你不可能看到他好朋友喝着你送的茶你就生气,哪有这个道理?你送出去了,主人就有支配权。而且你想想,如果师父把信众供养的一堆物品都藏在手里不布施,这还算是师父吗?那也不对呀!佛在《涅槃经》中讲:出家人如果自己用不掉信众供养的物品,就要分出去……

一个人不可能用那么多,他(她)就是随手随缘地供养,可能也没有挑挑拣拣,不像你想得那么复杂。但有的时候人心复杂,他把这个事情想得也复杂——老师是不是偏爱谁(给谁了)……

那个师父、那个老师要真是那样子,他(她)值得当你师父、当你老师吗?有时候人家下意识的一个举动(什么都没有想),是你想多了,给自己生烦恼,那与其这样你干嘛去供养呢?

其实做人真的很难的,比如说:去年有师兄千里迢迢地受了菩萨戒到那儿见我,当时我是在家居士,我和一个师兄去车站接她,她远远地看见我(还没下楼梯呢),提着皮箱在下楼梯过程中就开始哭(满脸都是泪水),在车站就直接跪在那儿了,我当时也很尴尬,赶紧扶她起来,陪她一起去吃饭,这个师兄一直哭……

后来我们给她安排了一个宾馆,她单独在宾馆里就非得把我推到椅子上要拜我,我说我是居士不太合适(你不要这样)……她哭得那个样子,说:求你了……师父怎么样……还三拜……我当时心里想:还好就我一个人在,要不然这很有争议(在家居士受人礼拜),但是她就那样强烈地把我推在那儿……

也是这个师兄,求着我收她的红包,我不收,她哭成那个样子像个泪人一样……就收了一千块钱红包。结果后来,因为家里的原因(孩子不支持她学佛),她不能够参加我们的共修了,又演变成开始背后骂我、栽赃陷害了……

包括每到过年过节,有些师兄喜欢给我发微信红包。其实我在有工作的那几年是一律不收的,除非是极要好的朋友和亲戚,其他的都不收。

有一次我收到一个师兄的消息,说:老师,我每次给你发,连着三年了你都没有收过我的红包,我没有觉得您很好,我只觉得您很清高、不近人情、也不给我们培福的机会,我觉得您很虚伪……这真的是哭笑不得!你一旦收了,她可能又倒打一耙,说你在家人还收供养……你说你到底是收还是不收呢?

出家人出家了也有很多烦恼,因为我也做过几个月的出家人。其实,刚出家我们是守「沙弥十戒」(不捉金钱)的,按照戒律讲我们不收的。所以师兄们去寺庙给我红包,我说你放功德箱(我不收),有的追到寮房去硬塞给你,不然她跪在那儿就不起来。

因为信众不知道戒律,其实刚刚剃度的沙弥、沙弥尼是不捉金钱的(不应该收的),她们不懂,你不收,觉得你这师父不近人情,不给人家培福的机会。

我当时在寮房里也零零散散地收了大概有一两千块钱,后来离开寺庙前,因为我们居士水管没弄好(漏水了),算是侵损常住的财物了,那个钱我们又赔给寺庙了。

后来在我离开寺庙的那个上午,还有人钻到屋里去塞钱(她不了解出家人的戒律),其实这种情况,站在师父的角度也是挺无奈的——我明明该守戒的,你不让我守戒。

后来学习了《菩萨善戒经》,终于有些释怀,因为经里讲:你没有贪(是信众主动给你的),(你收了)信众心里安慰、也给了他(她)培福的机会,你反观自己内心没有贪欲心,就不算犯戒。

出家人还有一些无奈,比如说:学习了佛陀的经或者戒律,知道哪些事不能做,但是你在某个寺庙道场(道场有道场的规矩),你就得按规矩办。这边是佛的经和律,按照佛经佛律有些事情不该做,但你要随顺当地的规矩去办……那种纠结(两个自我的抗衡)其实很痛苦!

有的师兄就理解得很少(因为没出过家),就觉得出家人可简单了,天天有人供养着、念念经、敲敲木鱼,没那么大压力。其实不是的,因为我体验过,出家人从早到晚非常忙碌(事情很多),有很多不得已的事情都要做。

在我不得已还俗之后,我跟几个师兄去浙江一个寺庙拜见一个住持的时候,那个住持也是满脸的沉重和无奈。他说:我出家很多很多年了,刚出家的时候很精进、很勇猛、劲头很足、觉得出家人就是要成佛、要弘法利生(想得很好)……但是后来,周围的那些无奈慢慢地磨去了自己的锐气,内心只有沉重……

还有关于供养这个事情,比如说:我们看到一个出家师父戴着块名牌手表、戴着很名贵的佛珠、或者拿着名牌手机……有一些信众就会讥讽嘲笑(你看都不持戒……),但你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个供养也是居士千哭万哭地流着眼泪、千求万求地求师父收下,不收就不得了了……师父收了以后又出问题了……你说是收还是不收呢?

也有人说:某个师父开着什么名车了,损毁了佛教僧人的形象了……那个车也有可能是信众硬给的,寺庙也要用的——当然,也不排除一些师父修行不到位,已经有贪心的(哪里都有修得好的,修得不好的)。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心,面对佛,是不是问心无愧?

收供养多的师父和收供养少的师父哪个清净?甲师父只有三百块钱供养,但他却非常执着(贪着),他希望你再供养多一点,或者这三百块钱的供养他吝啬地谁也不舍得给(那他是真的清净吗?);乙师父有三万的供养,但是他一点贪着都没有(随时准备花出去),他对钱根本一点兴趣都没有,一块和十万对他来说一点分别都没有。如果单看表面,你能凭供养去判断一个师父是否清净吗?

佛就是心,心就是佛。我们天天守好自己的心,不要瞎猜测,一切都有因果(师父哪儿做得好,有他的因果;哪儿做得不好,有他的因果;你的瞎猜测也有你的因果)。

所以印光大师说:我们行住坐卧就一心念佛(少管闲事),看谁都是菩萨,只有自己是凡夫。而且你换位思考的时候,真的有很多无奈是你不能够了解的(这个事儿我这样做不对,那样做也不对)。

《药师经》讲解(药师法门共修课).jpg


我记得在最初,也是师兄们要求我帮她翻译经(这样讲起来的)。当时不也有人骂:你开悟了吗,就开始讲经了?你证到几地了,就开始讲经了?课程中配音乐,有的说配得好(有意境),有的说不应该有……到底听谁的?

释迦佛说:无人不被骂。释迦佛出家前他是太子(享受着王宫的生活),但是他不快乐,他追求形而上的精神领域的东西,当时父亲也没少骂他。后来出家了,人家骂他不孝顺;舍了国家,又骂他没责任感;修苦行,人家骂他傻;成正觉了,外道骂他是妖术……一开始也没几个人相信他。

释迦佛一路不也是被骂着成长起来的吗?而且他的亲人提婆达多还一直杀他、害他、诽谤他……就这样艰难地成长着。

佛不是神(不是万能的),他只是一个没有烦恼的觉悟者。不管他经受什么,他都心地清净、无愧、没烦恼、了解了真理实相、自性很多功能显现……这就是佛(也并没有比世人高出多少)。

我们学《阿含经》的时候也讲:有的时候弟子太不听话、太难调教了,释迦佛略有疲惫就躲到其他地方去了……那一段让人读了很心酸。你以为当个佛、当个导师那么容易吗?

以前也跟大家分享过一个漫画——老头、老太太和一头小毛驴走在街上,一开始老头、老太太牵着毛驴走,旁边有人说:这俩人这么傻,有毛驴不骑;后来老头骑到了毛驴上,人家就说:这个老头太自私了,不让老婆骑;老头下来让老太太骑上去,人家又说了:你看看这老太太多自私,不让老头骑;夫妻二人都骑在小毛驴上,人家更骂了:真残忍,也不顾小毛驴的死活……你说到底让人家怎么做呢?

做人真的很难!我们这些话都是因供养而起的。关于供养这个事情,你是信众你很难(不知道供养谁、谁是正的谁是邪的、供养错了又怕有果报……);收供养者也很难(收?还是不收?怎么平衡这些关系……)。

有的信众觉得:我供养师父多,师父就得对我好。那真正的正的师父不会这么想(他不会因为你供养多就偏爱你),他会看谁修得好(谁是个好苗子),或者谁的情况紧急更需要我帮助。

真正的正的师父不会因为你供养多,就多给你讲法(开小灶),他的心是平等的(对他来说一块钱和一个亿没有区别),这是真正的正的师父。但是他能解释给谁听,谁又信他呢?(这些信众里信他的也有,质疑的也永远存在。)他只能面对佛,心到底有没有贪欲只有佛是最懂的。

所以说,修行者遇到一些非难、诽谤、伤害……感觉受伤、委屈的时候,我们面对佛,一点惭愧都没有(这些钱没有用在自己身上、对自己始终是吝啬的,对别人是大方的),这样就可以了。

那你还能怎么做呢?就算你挖出心来给别人看,不信你的照样会嗤笑你的愚蠢。不管你怎么做,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(认可)你,所以就释怀了,对着佛问心无愧就可以了。其它所有时间就用在修行上,也不管周围的是是非非了(别人的嘴长在别人的脸上你也管不了),我们只能管好自己的心。

【如是便蒙诸佛护念,所求愿满,乃至菩提。”】

释迦佛刚才讲的是对于讲解《药师经》的这些法师,我们要供养他(保证他衣食无忧)、让他能够顺利地进行法布施,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得到诸佛的护念。

因为你表面上供养资助的是一个法师,但实际上你维系的是正法(你希望正法能传下去),如果他缺衣少食地(活不了了),怎么传法呢?所以诸佛护念的也是你这种传法的行为,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奉献。

「所求愿满,乃至菩提」,这个其实是总结前面所有的,包括:我们怎样供养佛像、要注意哪些细节、一心地受持经典、供养法师……这所有的你都做到位了,你求什么得什么,甚至能够顺利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

【尔时,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:“世尊,我当誓于像法转时,以种种方便,令诸净信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,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。】

文殊菩萨回答释迦佛说:世尊,我发誓在像法转时(正法灭后,像法时期),会以种种的方便使那些净信(怀着清净不疑的信心)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能够听闻世尊「药师琉璃光如来」的名号。如果他们平时醒着的时候没有听闻「药师佛」的名号,我会在他们睡觉的时候入到他们梦中(给他们托梦),让他们知道有这个佛。

很多师兄为什么学佛呢?大部分是家里出现了重大的变故,或者不幸;一部分是梦见了佛;还有一部分是小时候开天眼的时候见过佛,或者见过鬼、妖、仙……他自己有记忆,他就信佛了。

《华严经》中也讲:佛菩萨经常会入到众生的梦中去点化这个众生。我也跟大家讲了我个人学佛的经历——我是梦见了两朵莲花(一朵粉红的,一朵透明的),然后梦到了「楞严经」三个字,我就开始搜索《楞严经》来看……之前我是信基督教的。

我们原来也没学佛,突然就梦到某部经或者某个佛菩萨的名号,这样的情况基本上都是佛菩萨入到梦中来点化我们。

【世尊,若于此经受持读诵,或复为他演说开示,若自书,若教人书;】

文殊菩萨说:世尊,要是对于这部《药师经》能够好好地受持读诵、或者给别人讲解(开示)、或者自己抄写、或者让别人抄写。

【恭敬尊重,以种种华香、涂香、末香、烧香、华鬘、璎珞、幡盖、伎乐而为供养;】

对于这部经非常地恭敬(尊重),或者用种种名贵的物品来作供养。

【以五色彩作囊盛之,扫洒净处,敷设高座而用安处。】

甚至恭敬这部经到什么程度呢?文殊菩萨说:可以用五色彩作囊(锦囊)盛之(用锦囊把这部经装起来),然后打扫干净一个地方「敷设高座」,把这个经放在那里(表示我们虔诚的恭敬和尊重,也是仪式感)。

【尔时,四大天王与其眷属,及余无量百千天众,皆诣其所,供养守护。】

这个时候,四大天王和他的眷属带着无量百千的天众,都会来到你这里供养你、守护你(你没开天眼是看不见的,但他们确实是存在的)。

有的师兄说:我也认真供养药师佛了、也供养《药师经》了、也好好受持了……我也没感觉周围的生活变得有多幸运……实际上你要知道,此时四大天王带着这无量眷属陪着你,已经帮你挡掉了很多的不幸了,不然你可能更倒霉。你不要因为一点点的逆境就完全否定这个法门、或者否定这个佛以及相应的佛经(这样真的很不明智),因为你不知道过去世你的有多深重!

【世尊,若此经宝流行之处,有能受持,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,及闻名号,当知是处无复横死,】

文殊菩萨说:世尊,《药师经》流行的地方,如果有谁能受持它,靠着「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」根本誓愿的功德,以及靠着听闻「药师佛」名号的力量,这个地方就没有横死的情况(没有意外发生)。所以,哪个路段如果经常有意外发生,在那儿放着念佛机反复地播放「药师琉璃光如来」的圣号也特别管用。

从这一段落也能看出:《药师经》其实也是镇宅(护宅)的。把《药师经》放在家里,好好地受持、供养、经常地念诵药师佛号……靠着「药师佛」的根本誓愿功德,你这儿就没有突然而来的意外灾难了。

【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;设已夺者,还得如故,身心安乐。”】

而且,有《药师经》、「药师佛」在的地方,只要你在至诚地供养、恭敬、在好好地受持,这里就不会被那些恶鬼神夺精气了。

有的师兄不是反映有恶的鬼神会夺精气吗?还有一个师兄说:有一次睡觉快醒的时候,梦到一个绿毛鬼好像在吸他的精气……那你好好地受持《药师经》、供养药师佛、好好地念诵药师圣号……慢慢地一切恢复正常,这些鬼可能都变成大护法了;就算有的鬼神夺了你的精气,你还能够恢复体力,身心安乐、健康。

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「药师佛」也被称之为「消灾延寿药师佛」了。上节课说:即便是你没有病,你经常念诵「药师灌顶真言」,也可以延寿(寿命延长,非常健康);这节课又讲:可以规避恶鬼神这种灾难,或者规避种种的横死(永保安宁)。

所以药师佛对于我们现前当下有着直接的利益;对于未来(包括往生的时候去哪个佛国),他也帮你去你想要去的佛国。就是无论对于现前当下,还是对于身后之事,药师佛都在护着我们(利益着我们)。所以说,「药师法门」是存亡两利的法门。

今天晚上的禅修课我们还是听「药师灌顶真言」,如果想入定的话,音量可以放稍微小一点。有的师兄说,跟着音频里的声音同时念诵「药师灌顶真言」,心会很清净(一点妄念都没有),大家也可以试一下。

我们天天学习佛经、学习佛,就是力求有一颗佛的心。佛的心,一个是广大无边际;再一个,他经常换位思考想问题,所以佛的心里没有怨恨,只有理解(体谅)。

当你看到谁做的什么事情又不符合你心意的时候,你要是换位思考、或者了解更多信息,可能就颠覆了过去那种不良的认知。确实,每个人在不同的位置都有他的难处,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。

你要是不懂得换位思考,只是站在一个小我的角度很主观地去评判、甚至去诽谤、去造口业,这个真的很不明智!对你个人来讲,果报也是很惨重的!

大家一定要注意好好地守护身口意,空闲的时候少讲人与人之间的是是非非;关系好的师兄凑一块儿也别没事说这个说那个,你要说就多赞美别人的优点,要不就别讲话(谁身上没优点呢?)。

你要是管不好你的嘴,你就老实念佛、好好拜忏、或者日行一善……做些有意义的事情。任何道场,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管不好嘴,是是非非搅得一团乱麻;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常常因为嘴被割裂、被割断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时刻守好我们的心,守好心从守好我们的嘴开始。

今天就先到这里,谢谢大家!再见。

——时间:2020年3月18日

药师经

药师经

这个作者很神秘